一片青瓦传乡思
家是什么?有人说:有房子就有家。有人说:家是和亲戚住在一起的地方;也有人认为:家里是白墙黑瓦的老房子,是平常小巷屋檐下的燕子窝,不管有多少风风雨雨,依然默默地等着我们回到青瓦的房子。
记得小时候,我们也住过这样的瓦房。黄梅雨落,雨落在瓦片上,是横帘,竖线;在瓦片上,印染成一片诗。而家里的一块青瓦下,有一家人的欢声笑语,也有一家人一起分享安然的岁月。
瓦房的记忆,是我们小时候蹒跚学步的时候,童年的我们嬉笑,年轻的我们努力学习,年轻的我们离家追逐梦想,结婚的父母带着孩子。
瓦房是美丽的,因为它是我们在圆屋顶下的第一个家,它是我们安放灵魂的栖息地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砖瓦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,烧制砖瓦这一传统手工艺慢慢被边缘化,砖窑也一个接一个的兴起。
有一座百年历史的黑瓦窑,已经传了3代。老瓦窑采用砖石堆砌,早年常见于农村,如今,当地仅有一座还在生产。
黑瓦窑用方石砌成,呈半球状,高6米,宽4米。它看起来像一只老乌龟的背壳,静静地站在村子的角落里。如果不是屋顶隐隐冒出的烟,路人会以为瓦窑已经熄火,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,黑窑所在的地区俗称“瓦窑口”,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。20世纪80年代,这里仍有5座瓦窑,近百人从事制瓦烧瓦工作,窑火从未熄灭。
入窑后,需要人工将瓦一块块敲开,烧好的瓦容易分开,烧过的瓦难,重的会破碎,轻的敲不开,这些都是技术性的工作,也是影响成瓦率的重要因素。